登录
2025-03-26 08:47:08
0 0 0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评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延续了近年来注重思辨性、贴近时代的特点,在命题形式和内容取向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教育价值。本文将从全国卷与地方卷的命题特点、核心考查方向及教学启示三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

一、全国卷命题特点分析 2019年全国卷共三套试题,均采用材料作文形式,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全国Ⅰ卷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主题,要求考生针对现实生活中轻视劳动的现象发表看法。这道题目直接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劳动教育重要性,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国Ⅱ卷选取了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等五个历史节点的标志性事件,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身份完成写作。这种"穿越式"命题既考查历史认知,又强调代际责任传承。全国Ⅲ卷的漫画作文"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则聚焦师生情谊与教育本质,通过"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温情场景,引发对教育人文关怀的思考。

二、地方卷的创新探索 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其中议论文"文明的韧性"从历史维度考查文化自信,记叙文"2019的色彩"则要求考生具象化时代特征。这种命题设计既保持思辨深度,又兼顾个性表达。天津卷以方志敏、陶行知等先贤的名言为材料,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延续了津门考题一贯的"家国情怀"特色。上海卷的"寻找'中国味'"通过音乐比较,考查文化认同这一抽象命题的具象化表达,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精致特质。浙江卷"作家与读者"的辩证关系讨论,则延续了该省注重哲学思辨的传统。

三、命题的核心考查维度 1. 价值引领功能凸显:多数题目直接或间接呼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全国Ⅰ卷的劳动观培育、北京卷的文化自信塑造等。据统计,全国24道作文题中,有18道涉及价值导向内容,占比达75%。

2. 思维品质考查升级:江苏卷"物各有性,共存相生"要求辨析多元共生哲理,全国Ⅱ卷的历史情境写作需要辩证思维能力。这些题目超越了传统议论文的简单立论模式,更强调思维的立体性与批判性。

3. 表达方式多元化:除传统议论文外,北京、上海等地的题目鼓励文学性表达。全国Ⅲ卷的漫画解读需要图文转换能力,浙江卷则要求学术化论述,体现了表达形式的丰富性。

四、教学启示与备考建议 1. 构建"三位一体"训练体系:日常教学中应兼顾价值引导(如时政热点讨论)、思维训练(逻辑推理练习)、表达实践(多样化文体写作)的有机统一。

2. 开发情境化教学资源:教师可借鉴全国Ⅱ卷的历史情境设计,创设"改革开放40年""抗疫精神"等主题的沉浸式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代入感与共情能力。

3. 强化跨学科思维培养:如上海卷"中国味"这类题目,需要融合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建议开展"大语文"主题式学习。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整体呈现出从"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型特征,既保持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又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导向作用。未来的作文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历史眼光和人文情怀,使写作真正成为思维发展与价值形成的重要途径。这种命题趋势也预示着,核心素养导向的测评改革正在深度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 2012-2024 作文之家 www.zw6.cn
全面关注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英语作文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40909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