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思考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以"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为核心,要求考生围绕萧伯纳的名言展开思考。这一命题不仅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检验其思维深度和人生体悟。题目给出的材料是:"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这道作文题以其哲理性强、开放度高的特点,成为当年备受关注的考题。
一、题目内涵解析 这道作文题源自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名言,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考生思考创新与守成的关系。题目中的"已经发生的事情"代表既成事实和传统思维,而"从未发生的事情"则象征着创新与突破。命题者意在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否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
从审题角度看,考生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对"已经发生"与"从未发生"的辩证理解;二是对"为什么这样"与"为什么不能这样"的思维差异分析;三是对两种态度背后价值观的深入探讨。最佳立意应当是通过对比分析,阐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延伸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层面。
二、写作思路建议 面对这样的题目,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首先可以分析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保守思维注重经验总结,创新思维追求突破;其次可以探讨创新精神的价值,如推动科技进步(爱迪生发明电灯)、促进社会变革(改革开放);还可以论述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包括质疑精神、想象力培养等。
在结构安排上,可以采用对比式结构,先分析两种思维方式的优劣,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递进式结构,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无论哪种结构,都需要注意将抽象哲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避免空泛议论。
三、典型立意方向 从阅卷情况看,优秀作文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立意方向:
1. 创新驱动发展:许多考生以科技发明、社会变革为例,阐述创新思维如何推动人类进步。如一位考生以乔布斯开发iPhone为例,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的质疑精神如何改变世界。
2. 突破思维定势:部分优秀作文聚焦个人成长,论述打破常规思维的重要性。有考生写道:"当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时,科学才迎来新时代",以此鼓励突破权威思维。
3.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较成熟的作文能辩证看待两种思维,如有考生提出:"'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认清现实,'为什么不能这样'让我们改变现实",体现思辨深度。
四、常见问题分析 在阅卷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典型问题:首先是审题偏差,部分考生将题目简单理解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忽略了思维方式的差异;其次是内容空泛,缺乏具体事例支撑;还有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问题。最突出的是思辨深度不足,难以超越表面论述。
五、备考启示 这道作文题给后来考生重要启示:首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盲从既有结论;其次要积累多元素材,特别是创新案例;再次要训练辩证分析能力,避免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在写作技巧上,学会运用对比、递进等论证方法,提升文章逻辑性。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以其哲学深度和现实意义,成功检验了考生的思维品质。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正如一位阅卷老师所言:"最好的作文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展现思考过程。"这道题目恰为这种教育理念做了生动注解。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既需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的分析能力,更需要具备"为什么不能这样"的创新勇气。这或许就是这道高考作文题留给我们的长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