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回顾与分析
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延续了多年来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既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一年全国各省市的作文题目各具特色,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一、全国卷作文题目概况
2014年全国卷分为新课标I卷和新课标II卷,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命题方式:
1. 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 "两人过独木桥"的体育课情景引发思考。材料描述了学校运动会上"山羊过独木桥"比赛规则的变化:原本要求双方队员分别从两端走过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得分。但有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引发争议。要求考生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新课标II卷作文题目: 以"喂食动物会使其丧失觅食能力"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地方卷特色题目
1. 北京卷: "老规矩"材料作文。题目给出了一系列北京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等,要求考生以"老规矩"为题写一篇文章。
2. 上海卷: "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题目给出材料: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3. 广东卷: 黑白胶片与数码照片的对比。题目通过描述黑白胶片时代和数码时代照片的不同特点,引发对科技发展与情感体验的思考。
4. 江苏卷: "什么是不朽"。题目给出材料: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要求考生以"什么是不朽"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题目特点分析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
1. 贴近生活实际: 多数题目都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如北京卷的"老规矩"、广东卷的照片对比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培养观察能力。
2. 强调思辨能力: 如全国卷I的"独木桥"规则争议、上海卷的自由与不自由等题目,都要求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展现逻辑思维能力。
3. 注重价值引导: 许多题目都隐含着对传统美德、规则意识、创新精神等价值观的引导,如北京卷对传统规矩的思考、全国卷II对独立能力的重视等。
4. 开放性强: 题目大多没有限定具体立意方向,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展示个性思考和独特见解。
四、写作建议
针对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的特点,考生在写作时应注意:
1. 准确把握材料核心: 如全国卷I要抓住"规则与变通"的关系,全国卷II要理解"独立能力"的重要性。
2. 构建清晰逻辑框架: 对于思辨性强的题目,要建立合理的论证结构,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 联系现实生活: 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个人经历等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4. 展现人文关怀: 在讨论规则、传统、科技等问题时,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五、总结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整体质量较高,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又注重了对思维品质的检验。这些题目启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锻炼辩证思维能力,积累丰富的人文素养,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展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通过对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回顾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是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和备考提供了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