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评析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延续了近年来关注社会现实、注重思辨能力的命题趋势,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将从命题特点、写作要求和备考启示三个方面对2018年高考作文进行全面解析。
一、命题特点分析
2018年全国卷作文题目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1. 紧扣时代脉搏 全国Ⅰ卷以"世纪宝宝"的成长轨迹为线索,要求考生结合2000年以来的重大事件进行写作。题目中提到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等,都是影响一代人的重要历史节点。这种命题方式引导考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体现了"家国情怀"的教育理念。
2. 强化思辨能力 全国Ⅱ卷要求考生根据"二战"期间战机防护的统计学案例,围绕"幸存者偏差"现象展开讨论。这类题目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思维误区。
3. 注重价值引领 全国Ⅲ卷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通过三个不同年代的标语口号,引导考生思考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价值追求。这种命题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考题,实现了价值引领与能力考查的有机统一。
二、写作要求解析
1. 全国Ⅰ卷写作要点: - 需要建立个人与时代的关联性叙事 - 要处理好"给18年后的年轻人写信"的特殊文体要求 - 需体现代际传承的责任意识 - 举例要典型,避免空泛议论
2. 全国Ⅱ卷写作要点: - 准确把握"幸存者偏差"的核心概念 - 能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展开论证 -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 体现科学思维和批判精神
3. 全国Ⅲ卷写作要点: - 理解三个标语背后的时代精神 - 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脉络 - 体现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 - 避免简单罗列,要展现思考深度
三、备考启示
1. 关注现实,积累素材 考生需要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不仅要了解重大事件,更要理解事件背后的意义。例如对"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应有基本认识。
2. 培养思辨能力 在平时训练中,要多进行批判性思维练习。可以针对社会热点现象,练习多角度分析,避免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如对"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话题要有自己的见解。
3. 提升表达能力 高考作文不仅考查思想深度,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平时要注意锤炼语言,做到准确、流畅、有文采。可以通过仿写优秀文章、坚持写日记等方式提升表达能力。
4. 掌握写作技巧 要熟悉各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记叙文的叙事技巧等。同时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结语: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体现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成果,将立德树人与能力考查有机结合。对考生而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人文关怀,在阅读思考中提升思维品质,在写作实践中磨练表达能力。只有将知识积累、思维训练和写作技巧三者统一,才能应对高考作文的考查要求,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文采的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