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评析与思考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各地命题风格各异,但都体现了对考生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考查。本文将从命题特点、写作思路和备考启示三个方面,对2014年高考作文进行全面分析。
一、命题特点分析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1. 材料作文占据主流 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等多数省份采用材料作文形式。如全国新课标Ⅰ卷的"山羊过独木桥"材料,通过运动会比赛规则的创新引发思考;北京卷的"老规矩"材料,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这些材料既贴近生活,又蕴含深刻哲理。
2. 思辨性要求提高 多地题目注重考查辩证思维能力。如上海卷的"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要求考生在矛盾中寻找平衡;江苏卷的"不朽"命题,引导思考生命价值的永恒性。这些题目都需要考生展现多维度的思考能力。
3. 人文关怀凸显 天津卷的"假如有一款芯片"、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等题目,都体现了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思考,引导考生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二、典型题目写作思路
以全国新课标Ⅰ卷为例,题目给出"山羊过独木桥"的材料:在运动会比赛中,双方选手不是竞争对抗,而是互相抱住转身完成比赛。这一创新做法引发争议。
写作时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1. 规则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分析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同时肯定突破常规的创新价值。可以引用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观点,说明创新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2. 竞争与合作的时代意义 结合当下社会过度竞争的现象,探讨合作共赢的现代价值。可联系国际关系中的合作案例,如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协作解决。
3. 体育精神的本质回归 从奥林匹克精神出发,论述体育比赛超越胜负的人文内涵。可以对比古代奥运会停战传统与现代体育商业化现象。
三、备考启示
2014年高考作文给后来者三大启示:
1.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考生需在平时训练中养成多角度思考习惯。如遇到"传统与现代"类题目,既要看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也要认识其时代局限性。
2. 积累多元素材 要广泛涉猎文史哲、科技等领域知识。例如了解乔布斯将科技与人文结合的理念,就能很好应对"科技与人文"类题目。
3. 关注现实生活 许多题目都源于生活观察。如北京卷"老规矩"就启发我们要注意身边的传统文化现象,做生活的有心人。
结语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犹如一面镜子,既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映照出时代的精神追求。这些题目告诉我们,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语言技巧,更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当跳出应试框架,培养真正的写作素养,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有温度、有深度的文章。
(全文约9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