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综述
2021年是中国高考改革深化之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价值导向。这些题目既延续了高考作文一贯的思辨传统,又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本文将系统梳理2021年全国卷及主要省市高考作文题目,分析其命题特点与考查重点。
一、全国卷作文题目概览
2021年高考全国共命制了四套试卷的作文题目,每套题目各具特色:
1. 全国甲卷(原全国Ⅲ卷) 题目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要求考生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革命烈士、先进模范的事迹,论述在新时代如何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前途命运。材料列举了《为人民服务》等经典作品和方志敏等英雄人物,引导考生思考"生逢其时"的责任担当。
2. 全国乙卷(原全国Ⅰ卷) 采用汉代扬雄"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的比喻,要求考生以"理想"为主题展开论述。题目强调理想实现需要基础、方法、目标三要素的统一,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全国新高考Ⅰ卷 以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的论述为材料,要求考生写关于"强弱之变"的感悟。题目引导考生认识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具有鲜明的哲学思辨色彩。
4. 全国新高考Ⅱ卷 采用"人"字书法漫画的创意形式,通过描红过程的"逆锋起笔""中锋用笔""停滞迂回"等步骤,隐喻人生道路的哲理。题目要求解读漫画寓意,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哲理思辨能力。
二、地方卷作文特色分析
北京卷保持一贯的大气格局,两道作文题供选择:"论生逢其时"要求考生结合时代背景谈人生定位;"这,才是成熟的模样"则通过生活场景引导对成长本质的思考。
天津卷以"纪念日"为切口,要求考生思考"日历上的简单数字如何变成岁月厚重的注脚",考查历史意识与人文情怀。
上海卷延续思辨传统,提出"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的命题,引导考生探讨认知规律与价值判断。
浙江卷以"得与失是起点、终点还是过程"设问,考查考生的哲学思维深度,要求辩证看待人生中的得失关系。
三、命题特点与教育导向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整体呈现三大特征:
1. 强化价值引领 多数题目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如全国甲卷引导青年思考在"大有可为"时代如何"有所作为",北京卷"生逢其时"直接呼应建党百年主题,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
2. 注重思辨能力 题目普遍设置辩证关系供考生探讨:强弱转化(新高考Ⅰ卷)、得与失(浙江卷)、时间与价值(上海卷)等,都要求考生展现逻辑思维深度。
3. 创新呈现形式 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书法漫画、北京卷的"成熟模样"场景描述等,突破了传统材料作文模式,考查学生的多元解读能力。
这些题目共同构成了新时代高考作文的立体考查体系:既关注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又检验其思维品质;既扎根传统文化,又直面现实问题;既提供明确价值导向,又保留个性表达空间。
四、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2021年作文命题趋势提示语文教育应: 1. 加强经典阅读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2. 培养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考能力 3. 重视生活体验与人文素养的积累 4. 提升多模态文本的解读与创作能力
结语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犹如一面多棱镜,既折射出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映照出时代对青年的期待。这些题目在继承与创新中构建了富有张力的表达空间,为选拔新时代所需人才提供了有效测量工具。其成功实践将继续推动语文教学向素养立意、能力为本的方向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