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深度解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年,全国卷和各省市自主命题卷的作文题目各具特色,既延续了高考作文一贯的命题思路,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将从题目内容、命题特点、写作思路等方面对2019年高考作文进行全面解析。
一、全国卷作文题目概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共分为三套试卷,每套试卷的作文题目各有侧重:
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 题目要求考生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一主题,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材料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如"学习太忙没时间劳动""可以花钱让别人做"等观点。
全国Ⅱ卷(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提供了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9年改革开放、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五个时间节点的历史材料,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全国Ⅲ卷(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漫画作文"毕业前的最后一课",描绘了老师对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感人场景。
二、命题特点分析
1. 鲜明的时代主题 2019年适逢五四运动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Ⅱ卷直接呼应了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引导考生思考青年与国家的关系。全国Ⅰ卷的劳动教育主题则切中了当下教育中劳动教育缺失的现实问题。
2. 多元的文体要求 与往年相比,2019年作文在文体要求上更加多样化。全国Ⅰ卷明确要求写演讲稿,全国Ⅱ卷要求写书信、观后感等不同文体,全国Ⅲ卷则是传统的材料作文。这种变化考查了考生对不同文体的掌握能力。
3. 强烈的价值导向 各套试卷都体现了明显的价值引导。全国Ⅰ卷倡导劳动精神,全国Ⅱ卷强调爱国情怀,全国Ⅲ卷突出师生情谊,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三、典型题目写作思路解析
以全国Ⅰ卷为例,写作时应注意:
1. 审题立意 核心是"热爱劳动",要针对材料中列举的对劳动的误解进行批驳,阐明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国家发展等层面展开。
2. 结构安排 作为演讲稿,要有清晰的层次: 开头:以生动事例或名言引入劳动主题 主体: - 批驳对劳动的误解 - 阐述劳动的多重价值 - 结合自身谈如何践行 结尾:发出号召,升华主题
3. 注意事项 注意演讲稿的文体特征,要有对象感、感染力;避免空泛说教,要结合生活实际;可以适当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四、对教学的启示
2019年高考作文给语文教学带来重要启示:
1. 要关注重大时事 平时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
2. 加强实用文体训练 不能只练习议论文,要掌握书信、演讲稿等多种文体写作。
3. 注重价值观引导 作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写作技巧,更要注重思想内涵的培养。
五、总结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整体上延续了近年来"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命题形式和贴近现实的内容,全面考查了学生的思想深度、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题目既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检验,也是对学校育人成果的考察,充分体现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和育人导向的双重功能。
对于今后的考生而言,2019年高考作文的启示在于:要拓宽视野,关注时代;要勤于思考,培养深度;要掌握多种表达方式,提升综合写作能力。只有真正具备人文情怀和实践能力,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写出有温度、有深度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