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回顾与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延续了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和时代意识。全国卷及各省市自主命题卷的作文题目各具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育人导向。本文将从题目内容、命题特点、写作思路等方面对2018年高考作文进行全面解析。
一、全国卷作文题目概况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共设有8套试卷,其中包括3套全国卷和5套地方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全国卷I、II、III的作文题目均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但命题角度各有侧重。
全国卷I的作文题目以"世纪宝宝"为主题,要求考生结合2000年以来中国的重要事件,写一篇文章装进"时光瓶"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阅读。这一题目极具时代感,要求考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思考问题。
全国卷II的作文题目则采用了"幸存者偏差"这一统计学概念作为材料,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培养批判性思维。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作,体现了对理性思维的重视。
全国卷III的作文题目以三条标语口号为材料,分别来自1981年深圳特区、2005年浙江和2017年雄安新区,要求考生围绕"改革开放三部曲"展开写作。这一题目巧妙地将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代背景融入其中。
二、命题特点分析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紧扣时代脉搏:多套试卷的作文题目都与国家发展、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如全国卷I的"世纪宝宝"、全国卷III的"改革开放三部曲",都要求考生具备宏观的历史视野。
2. 注重思维品质:题目普遍强调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如全国卷II的"幸存者偏差"、上海卷的"被需要"等,都需要考生进行深入思考。
3. 体现育人导向:作文题目往往蕴含着价值观引导。如北京卷的"新时代新青年"、浙江卷的"浙江精神",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 形式灵活多样:除传统材料作文外,还出现了书信体(全国卷I)、议论文、记叙文等多种文体要求,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三、典型题目解析
以全国卷I为例,这道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以"世纪宝宝"的身份,写一篇文章给2035年的18岁青年。写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时空转换:要在"现在"与"未来"之间建立联系,既要回顾过去18年的成长经历,又要展望未来17年的发展。
2. 家国情怀:需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可以选择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脱贫攻坚等重大事件作为素材。
3. 文体特征:虽然是书信体,但实质上是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四、备考启示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给我们的启示是:
1. 关注时事热点:考生需要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社会发展的习惯,积累相关素材。
2. 培养思维能力:平时要注重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训练,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3. 提升人文素养: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深厚的人文底蕴。
4. 强化写作训练:针对不同文体进行专项练习,掌握各种写作技巧。
结语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思维深度,为语文教育提供了重要导向。这些题目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其思想深度和人文素养,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考生而言,只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