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5-03-26 08:47:08
0 0 0

《论高考作文中的"三手"境界》

高考作文作为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历来是考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被引入高考作文评价体系,为理解写作艺术提供了全新视角。这三种境界不仅是写作水平的客观反映,更是思维深度与语言艺术的生动体现。

"本手"是高考作文的根基所在。它代表着规范严谨的写作基本功,包括切合题意的审题能力、清晰合理的结构安排、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唐代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正是对写作本真的追求。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要求以"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素材写作,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材料核心、构建完整论述框架的作文,即使没有惊人妙语,也能凭借扎实的"本手"获得认可。就像书法中的楷书,看似平淡却最显功力,这种中规中矩的写作恰恰是应对考场作文的可靠保障。明代文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结构第一",道出了写作基础的重要性。

"妙手"则是建立在"本手"之上的创造性突破。它体现在独特的立意角度、新颖的论证方式或精彩的修辞表达中。苏轼《答谢民师书》提出"随物赋形"的写作观,强调根据内容创新形式。2019年全国Ⅰ卷"热爱劳动"的作文题中,有考生以"劳动的数学之美"为切入点,将抽象哲理与具象生活巧妙结合,这种别出心裁的构思就是"妙手"的典型表现。清代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不依古法但横行",正是对这种创造性写作的肯定。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妙手"绝非刻意标新立异,而是厚积薄发的水到渠成,如同围棋中的"神之一手",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棋理。

"俗手"是写作中需要警惕的误区。它表现为套用陈词滥调、堆砌华丽辞藻或刻意追求形式新奇。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批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指的就是这种失去本真的写作。在高考阅卷中,那些滥用网络流行语、机械套用名人名言或牵强附会政治术语的作文,即便表面热闹,终因缺乏真知灼见而被判定为"俗手"。明代王世贞批评"复古派"的模拟因袭,认为"拟议以成其变化"才是正途,这对当下应试写作仍具警示意义。

"三手"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没有"本手"的"妙手"如同无源之水,容易流于虚浮;而囿于"本手"不敢突破,又难达更高境界。清代姚鼐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统一,正道出了写作艺术的多维要求。在高考作文备考中,考生应当先夯实"本手"基础,通过广泛阅读和系统训练掌握写作规范;继而培养"妙手"能力,在思维深度和表达创新上下功夫;同时警惕"俗手"陷阱,避免走入写作误区。

写作之道的精妙,恰如《文心雕龙》所言"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高考作文的"三手"境界说,不仅为评价写作提供了清晰标准,更启示我们:真正的写作艺术,是规范与创新、技巧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在这个意义上,高考作文训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应试本身,成为培养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 2012-2024 作文之家 www.zw6.cn
全面关注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英语作文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4090902号